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应该努力重塑新的产业链,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产业链供应链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为更好地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金融机构不断向制造业领域浇灌金融活水。《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自2023年开年以来,多家银行金融机构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创新业务产品,精准助力制造业稳链、补链、强链。

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全年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4%、9.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一定程度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另外,在过去五年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从50%、75%提高至100%,并阶段性扩大到所有适用行业,各类支持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年度规模已超过万亿元;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力促进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条数分别压减51%、72%,制造业领域基本全面放开,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3年的工作重点,其中之一就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包括,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的工业和制造业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连平同时指出,我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高端供给能力不足,已成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决定了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攻克并掌握了产品的关键技术,制造出了关键零部件、核心产品,才会具备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只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才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当前,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新形势,我国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工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推动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及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此外,国家发改委财经司近期组织召开了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监测培训暨现场会。会议要求,各方面要察实情、出实招,努力开创2023年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工作新局面。要建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备选项目库机制,以组织项目带动制造业投资,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发展。要建立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提高制造业贷款投放的可持续性。

数据显示,2023年2月我国制造业PMI上升2.5个百分点至52.6,不仅连续扩张2个月,且创下2012年4月以来的新高。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2月份制造业运行表现出四个方面特征:一是生产端快速修复;二是外需仍有韧性;三是企业补库存意愿上升;四是企业景气普遍改善。

连平认为,2023年以来我国制造业PMI数据,预示着经济恢复进程开始加快,且有望好于预期。

助力制造业稳链补链强链

健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保障一国制造业安全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关键是要补齐短板,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近年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担负服务实体经济责任,以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为抓手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2022年以来,工商银行(601398.SH)实施制造业金融服务提质工程,制定服务指导意见,围绕传统制造业转型和先进制造业动能培育,加大融资精准投放,支持优质企业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精准助力制造业稳链补链强链。2022年,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增幅近40%,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余额在国内商业银行中“双破万亿”,有效支持国产大飞机、复兴号动车组、载人航天等一批“国之重器”建设。

农业银行(601288.SH)亦表示,将全面服务制造强国建设,着力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坚持将做好制造业金融服务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聚焦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升级、中小企业培育等重点领域,打造“链式营销”服务模式,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

具体而言,一是强化银政战略合作,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促进产业政策与金融服务协调联动,及时获取客户和项目清单,支持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二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电子及通信设备、计算机、航空航天设备等高技术制造业的贷款投放力度,支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强钢铁、机械、化工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转型改造和优化升级金融服务。三是打造“链式营销”服务模式,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针对具备核心技术的制造业客户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专项服务等。

此外,围绕增强产业链自主控制力、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浙商银行(601916.SH)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持续加大对浙江全省重点产业链的金融保障力度。面向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主企业及链上中小企业,提供集融资、结算、资金管理等一揽子在线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把金融活水顺着产业链条滴灌到链上企业,惠及产业链上多层市场主体,为链上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据浙商银行公司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强链补链”是该行千亿资本投入的主要路径之一,即运用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通过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助推产业链协同创新,精准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该负责人举例指出,为海康威视(002415.SZ)提供的“分销通”金融服务方案,是浙商银行一个典型的供应链金融赋能案例。该服务方案可依托过往交易记录为核心企业的下游经销商提供线上融资,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堵点”。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海康威视下游客户210家,提供融资达26亿元,有力支持企业与数字安防产业链的发展,对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