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一边是房地产企业股票的大涨,另一边是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违约,市场很矛盾,到底房价还能不能再来一波行情?


类似于2015年的那种"涨价去库存"的行情,短期不会再有,即便有,也不会有当初的那种力度。


第一,市场成交和房企销售遇冷,加上部分房企债务违约案例频发,购房者观望情绪浓烈,缺乏信心。


第二,2015年居民杠杆率只有36.8%,而到2022年,居民杠杆率已经飙升至62.2%,空间有限了。


第三,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再创新高,达18.2万亿元,但据统计近五年全国累计成交商品房63万亿元,占过去20年的56%,需求严重被透支。


数据来源:IFind


对于房企来说,其实上一波的涨价去库存就是很好的降杠杆机会,但是大部分房企并没有选择降杠杆,而是趁着这一波行情迅猛扩张。


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居民杠杆率飙升的情况下,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搞出了流动性危机,负债压力最大的就是地产行业。


这其中扩张最猛的是碧桂园。


2015年碧桂园负债总规模2726.16亿元,到2021年负债总规模已经飙升至1.65万亿元(含预收),足足增长了6倍。



碧桂园其实跟恒大的情况差不多,土储基本都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外的二三四五及以下城市。


在PSL的助推下,这些城市的机会会比一线城市更好,但PSL退出后,仅凭市场的刚需消费是无法支撑如此大的规模扩张。




01.业绩下滑严重




碧桂园2021年业绩是近十年以来比较差的一年,归母净利润下滑了23.49%,是2008年以来增速下滑最大的一年;毛利率下滑至17.74%,是上市以来最低的一年;净利率下滑至7.84%,是2005年以来最低的一年,情况比较糟糕。



尽管碧桂园整体的融资利率还没出问题(其实房企暴雷前都挺正常的),但销售数据的下滑是掩盖不住的。


2022年第一季度,碧桂园累计销售金额同比下滑33%,单月同比下滑46%(十大房企中下滑排名第二),单月环比下滑5%(十大房企中下滑排名第一)。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


其实二级市场对碧桂园的预期并没有太好,同在港股上市的碧桂园物业市值和碧桂园集团市值差距只有200亿,这已经说明了资本市场的态度。


而近期国际机构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之一)又将碧桂园的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违约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


对于碧桂园来说,最坏的预期是,公司的土储都集中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81%的项目分布在广东省以外,前十大成交项目基本都是二三四及以下城市。


回到五年前,碧桂园的扩张逻辑是没问题的,一方面是涨价去库存;另一方面是棚改货币化以及农村人口城市化带来的巨大增量。


而当下的情况不同,前几年高位拿的土储现在无法以更高的价格结转,导致利润率下滑严重,同时PSL的退出以及一系列的限制条款,也压缩了市场的整体需求。


其实对于房子来说,如果剔除了投资属性,很多地区的房子是过剩的。




02.负债规模太大



碧桂园负债总规模位居房地产行业第二(第一是恒大)1.65万亿元,其中有7093亿元是预收账款,剔除预收账款后负债仍然高达9000亿元。


如此高的负债,意味着每年会有大额的利息支出,而在碧桂园的财务费用上并没有看到利息支出,反而利息还有收入。


怎么操作的呢?


公司将利息支出全部资本化,这么做的好处可以计入资产,增加当期利润,提高净利率,同时达到调节"三条红线"的目的。


当然,对于高负债的碧桂园来说,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更为重要,因为公司还要募集新的资金来偿还旧债,如果业绩太烂,那融资端的成本可能会飙升。


2021年,碧桂园的利息费用高达181亿元。


一般来说,表内的数据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关键是表外到底有多少负债,连银行也说不清。


碧桂园为集团的合营及联营企业融资做出的担保金额为432亿元,这类担保也是表外负债的高发地带。


2021年,整体负债是有所收缩的,短期借款下滑了18%,长期借款增长了3.76%,利息支出下滑20%左右,但整体的负债规模还是太大。




03.未来预期偏负



地产本身就是刚需消费,而且地产也算是一门好生意,起码这个行业是预收款制度(先收钱后盖楼)。


支撑房价的核心是经济,是产业,是人口,产业比较完善的城市,经济基础更好,才会创造出更多高薪就业的机会,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流入,形成正循环效应。


一二线重点城市未来依然会成为人口流入的重点区域,依然还会滋生大量的需求,当下就看谁能熬到最后。


如果实体经济的蛋糕没有做大,金融创新不可能凭空创造出额外收益,其实很多地区都很难支撑高房价。


对于碧桂园来说,其战略布局主要集中在二三四五及以下,未来的预期是偏悲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