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沈阳推出“一中心、五示范”行动计划!出台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1+5”制度体系,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沈阳样板”!



沈阳推出“一中心、五示范”行动计划

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在改造升级“老字号”、

培育壮大“新字号”、引育壮大新动能、

绿色低碳发展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上

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

沈阳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切实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

近期制定了“一中心、五示范”行动计划


沈阳推出“一中心、五示范”行动计划

“一中心、五示范”行动计划

新闻发布会

今日召开



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段继阳

作新闻发布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关情况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沈阳振兴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关情况。


一、紧扣战略定位,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沈阳始终高度重视、深情牵挂,特别是近期到辽宁、沈阳考察调研时要求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省委、省政府对沈阳振兴发展寄予厚望、大力支持,明确提出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一枢纽、四中心”,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沈阳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统揽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举措,编制形成了《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制定了《沈阳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计划》和《2022年度具体行动计划》,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开启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篇章。


二、锚定战略目标,着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当前,沈阳正处于振兴发展战略机遇叠加期、调整转型攻坚期、蓄势跃升突破期,全市上下将聚焦“一枢纽、四中心”功能定位,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更好地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到2025年,建成东北地区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中心城市,经济总量突破10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打造有活力、有品位、有颜值、有温度的现代化都市;到2035年,建成国家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城市发展能级显著增强,“一枢纽、四中心”功能更加凸显,实现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三、明晰战略任务,加快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宏伟蓝图。按照全市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是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高水平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信息枢纽,构建国际国内战略通道,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创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打造开放高效、智慧先进、面向东北亚的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城市,2025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到1000列以上,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


二是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培育壮大“5+3+7+5”产业链,打造一批“大国重器”,推出更多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的“沈阳制造”,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8%以上。


三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围绕“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创新格局,加快浑南科技城建设,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力量,打造“创新沈阳”品牌,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2025年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500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0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3万家。


四是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吸引集聚全球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业态,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形成全国资本市场“沈阳板块”,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


五是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建设东北一流、全国知名的创意设计之都、优秀文化传播高地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六是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进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链、平台共享、生态共保、文旅共建、社会共治,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老工业基地协同创新样板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七是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开放新高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搭建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化城市。


八是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实施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重大民生工程,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


媒体朋友们,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全市上下将勠力同心、奋楫前行、砥砺深耕、共绘未来,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真正成为辽宁振兴、东北振兴的“跳高队”,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绿色低碳发展工作


感谢多年来对沈阳市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省作出示范工作做简要介绍。


一、坚定战略方向,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沈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沈阳,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二、坚持目标引领,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示范


我们制定了《沈阳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省作出示范行动计划》,明确以“双碳”战略目标为引领,“做好1个表率、树立5个标杆”,在绿色低碳发展上为全省作出6方面示范。即:做好高质量碳达峰表率,在碳达峰碳中和推进上为全省作出行动示范;树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标杆,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上为全省作出转型示范;树立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在产业结构优化上为全省作出升级示范;树立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在提升城乡生态品质上为全省作出引领示范;树立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在城市出行服务体系建设上为全省作出融合示范;树立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标杆,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上为全省作出攻坚示范。到2025年,主导产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7%以上,全面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实现东北地区能源产出率居首和能源消费结构最优,打造东北绿色低碳发展先导区和绿色能源发展示范基地。


三、聚焦重点任务,深入推动关键领域创新突破


全市围绕31项绿色低碳发展示范指标,细化目标和举措,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见效。


一是做好高质量碳达峰表率。强化顶层设计,编制碳达峰总体方案、分领域专项方案及支撑保障方案,构建“1+10”政策体系,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探索开展区域碳达峰试点、碳中和生态示范区等试点建设,确保2030年前高质量实现碳达峰。


二是树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标杆。加强煤炭替代与清洁高效利用,建设国家清洁取暖城市。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推进已纳入全省建设计划的21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达产。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稳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


三是树立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推动“上云用数赋智”,依托宝马汽车产业配套园等10个头部企业配套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20个重点特色工业园区,全面建设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推动IC装备、航空等5个优势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到2025年,绿色制造名单数量达到200个。


四是树立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标杆。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全面推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抓好水系连通等重大工程,打造生态廊道,发展绿色建筑体系,建设口袋公园,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市留白留璞增绿。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


五是树立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标杆。高标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高效率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交通一体化,高质量构建绿色宜行城市交通网络。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5%以上,城市公交、市区出租车清洁能源比例达到100%。


六是树立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标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建设“无废城市”,建立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推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实现新突破,促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省绿色低碳发展总体要求,聚焦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全面推动沈阳从工业文明时代装备制造的“优秀生”蝶变为生态文明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


沈阳推出“一中心、五示范”行动计划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马恩林

作新闻发布


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中心、五示范”部署安排,市工信局组织编制了《沈阳市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为全省作出示范的行动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下面,我对《行动计划》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行动计划》的起草背景


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振兴提出的明确要求。8月19日,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沈阳要锚定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在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上为全省作出示范”。9月1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推进会议,要求围绕在改造升级“老字号”上作出示范,打造更多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的“沈阳制造”品牌;围绕在培育壮大“新字号”上作出示范,建设全省新兴产业策源地。


为此,市工信局在《沈阳市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沈阳市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强化示范举措,先后向29个部门征求意见,起草完成《行动计划》,经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及内部集体讨论程序,提请市政府第二十一届第32次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审议通过。


二、《行动计划》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由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及重点项目清单四部分组成。


——总体目标中,提出了改造升级“老字号”和培育壮大“新字号”主攻方向及总体目标。“老字号”以数字赋能为牵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智能绿色融合发展;“新字号”以创新驱动为牵引,加快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资源优化整合、产业链深度协同。到2025年,“老字号”“新字号”规上产值分别达4290亿元、408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收达1800亿元、力争实现2000亿元,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强。


——重点任务中,明确了改造升级“老字号”和培育壮大“新字号”做示范重点工作及2023年进度安排。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提出“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建设产业生态体系、淘汰落后产能”5方面工作;并确定到2023年,汽车及零部件(不含新能源汽车)、通用机械装备、石化重矿轨道交通及专用装备、机床及功能部件、电力装备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2880亿元、366亿元、310亿元、65亿元、270亿元。聚焦培育壮大“新字号”,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数字赋能、强化强链补链、培育产业生态”4方面工作;并确定到2023年,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航空、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机器人、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320亿元、60亿元、720亿元、320亿元、140亿元、270亿元、245亿元、1470亿元。


——保障措施中,从组织、要素、人才、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保障,发挥产业链“链长制”专班职能;强化要素保障,引导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向“老字号”和“新字号”倾斜;强化人才体系建设,加强创新人才、“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育;强化政策支持,鼓励扶持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有效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实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三年倍增计划;强化优化环境,深入开展“惠帮企@链上沈阳”专项活动,努力建设“法治沈阳、信用环境”。


——重点项目清单中,围绕《行动计划》,“清单化”梳理列出了136个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重点项目。51个“老字号”项目、85个“新字号”项目,涵盖了扩大产业规模、实施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加快数字赋能等重点领域。


三、《行动计划》的主要特点


一方面,对做好“两个示范”目标进一步明确。明确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全省新兴产业策源地及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引领区,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自己手里,为国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贡献沈阳力量”等远景目标。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25年要力争实现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元”总体目标,提出实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三年倍增计划,以及各项指标在全省排位、产业发展在全国定位,研究建立了做好“两个示范”的具体的“坐标系”。


另一方面,对做好“两个示范”路径进一步明确。坚持把“数字赋能、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聚焦解决制造业“一业独大、一企独大”等突出问题,深入研究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具体举措;同时,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要求,同步形成项目清单,确保目标清晰、举措有力。


《行动计划》绘就了蓝图和愿景,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落实变为现实。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殷切嘱托,切实强化责任担当,狠抓任务落实,努力把规划图、路线图、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在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上为全省作出示范!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莹

作新闻发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制定了《沈阳市引育壮大新动能为全省作出示范行动计划》,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着力引育壮大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到2025年,沈阳将在重点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生态明显优化,创新平台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在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持续做强创新平台、积极引育创新人才等四个方面,为全省作出示范,具体推进14项具体任务。


一是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强化技术攻关、发展创新产品、建设创新平台。到2025年,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00项,新增重大创新产品150项。


二是提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政策体系,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到2025年,每年入库培育企业3000家以上,全市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300家。


三是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深度发掘科技成果,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强化成果转化服务。到2025年,全市科技评估师达到300名,每年发布成果1000项。


四是建立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发挥市财政科技资金引导作用,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到2025年,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天使、创投基金达到10支以上,6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实现上市。


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项目形成机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到2025年,科技领域的全面创新改革持续深化,为全省做出示范。


六是优化科创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浑南科技城、沈北科教融合园,推进3个国家级开发区晋位升级,高水平建设37个科创组团。到2025年,“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动能培育主阵地、创新生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导区。


七是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建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国内外的科技交流合作。到2025年,开展各类科技交流活动60场以上,沈阳科技条件平台成为都市圈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核心枢纽。


八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发挥专利导航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到2025年,沈阳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强市。


九是建设技术创新平台。组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到2025年,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投入使用。


十是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建设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升20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效能。到2025年,建设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0家,全市技术转移机构达到100家。


十一是建设企业孵化平台。建设专业化、特色化双创载体,提升双创孵化能力。到2025年,全市各类双创载体达到300家,创建专业化双创载体15家。


十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加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引育力度,实施人才团队带土移植。到2025年,我市新增科技领军人才100人、带土移植团队100个。


十三是加大青年人才培育力度。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体系,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到2025年,培养青年科技拔尖人才500人,服务基层的科技特派团达到100个。


十四是完善人才发展环境。扩大用人单位人才认定自主权,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到2025年,形成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现年均7.5万套(间)人才住房保障能力。


同时,为了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上述任务落实落地,我们明确了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1000亿元,并从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精准服务、政策创新、营造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刘晓虹

作新闻发布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沈阳市深入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简政便民为切入点,运用数字化理念、智能化技术,全力推动权力职能、业务流程、技术支撑优化再造,全面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营商环境。截至目前,累计优化调整395项政府职能,1233项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建设上线316个服务场景,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大幅提升。


为进一步在“一网通办”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在全国叫响“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的沈阳品牌,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我们形成了《沈阳市全面推进“一网通办”为全省作出示范行动计划(试行)》,聚焦职能调整、数源对接、场景上线、平台支撑、监督管理5个方面形成30项具体改革任务。


一是强化职能优化调整,在实现政务服务规范化作示范。针对静默事项较多、部门职能交叉、事项类型不准等问题,制定8项具体任务,以数字化变革倒逼政府内部职能优化调整,按照“腾、合、放、转、调”等方式,对政务服务事项、政府审批流程进行整体优化,大幅降低行政成本,提升审批效率,减少申请人跑动。


二是强化数源汇聚治理,在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作示范。围绕申请人反复提交材料的核心问题,共制定8项具体任务。归集政府部门核发、申请人自备、第三方机构出具3种类型材料,以一人(企)一档方式面向企业、群众提供服务。按照“一数一源”原则,对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应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治理,提升数据精准供给能力。


三是强化场景应用上线,在实现政务服务便利化作示范。针对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不会报”“不好报”“批复慢”等堵点问题,共制定7项具体任务。丰富各类政务服务前端服务内容,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推动服务形式迭代升级,依据事项特征和办理频次,强化线上政务服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办”“秒批秒办”等7类服务场景,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四是强化平台能力支撑,在实现政务服务智能化作示范。针对平台智能化工具较少、支撑能力不足等短板,共制定4项具体任务。完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引入行业前沿技术,优化页面交互逻辑、横向整合服务应用、夯实底层能力支撑,整体提升系统可用度,满足改革推进需求。


五是强化监督管理考核,在实现政务服务制度化作示范。共制定3项具体任务,建立基于标准规范的考核评估体系,不断健全考核评估内容,做好改革任务实时监管、调度,以管促新、以管促优,推动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多措并举、持续发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2022年底前,80%申请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一件事一次办”场景数突破1000个;2023年底前,90%申请材料在市、区范围“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改革效能延伸至都市圈范围;2025年底前,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均等化全面实现,“都市圈通办”实现全覆盖,“一网通办”跃居全国领先水平。



沈阳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刘智勇

作新闻发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在“一网统管”上为全省作出示范,我市制定了《沈阳市全面推进“一网统管”为全省作出示范行动计划》。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行动计划》的相关内容。


一、《行动计划》的起草背景


“一网统管”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牛鼻子”工作,是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去年以来,我市按照数字政府三年行动计划和“六统一”建设原则,积极构建一体化、集约化技术架构,围绕就医、停车、出游、惠企服务、应急、城管、交通、生态环境、养老、疫情防控等十个领域谋划建设了51项“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指导全市“一网统管”未来建设发展,树立一流的理念,运用一流的技术,以数字化支撑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城市治理痛点难点,我们立足沈阳工作实际,借鉴全国先进经验,通过开展深入调研、召开座谈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开展专家论证等方式,完成了《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


二、《行动计划》的建设目标


围绕全省示范、东北领先、国内一流的工作目标,我们提出到2022年底,“一网统管”建设实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在设施建设、数据治理、感知处置、功能集聚、协同指挥、慧城惠民等6个方面为全省做出示范;到2023年底,基础设施、中枢平台、行业应用等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前列,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我们对标全国先进城市,围绕基础设施、系统融合、物联感知、安全防护、数据共享、应用场景等方面设定了22项标志性指标。


三、《行动计划》的工作任务


围绕示范目标,我们对应提出6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是夯实底座。完善云底座,优化政务网,建设“两地三中心”,数字底座支撑能力迈入全国前列。


二是优化中枢。归集数据资源,优化数据中枢,提升数据应用,中枢系统覆盖能力达到国内领先。


三是建设平台。完善视频融合平台,建设物联感知平台,优化安全防护平台,物联感知和安全防护能力达到东北领先。


四是融合系统。开展政务系统融合整治,实施移动门户融合统一,实现政务网站集群管理,为全省共性应用集约建设提供样板。


五是更新设施。建设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数字管理移动驾驶舱,建成东北地区功能最完备的科学决策和指挥调度总枢纽。


六是拓展场景。优化“好政策”“好停车”“好游玩”“好就医”“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品质养老”“城市精细化管理”“疫情防控大数据”等标志性应用场景,打造“基层治理”“信访大数据”“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智慧生态”“智慧交通”“综合管线管理”“智慧市场监管”“数字法治”等创新性应用场景,实现城市“全域智治”,数字化水平比超国内先进城市。


四、《行动计划》的保障措施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落实重大战略任务的要求,我们从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强力推行标准规范、从严从细项目管理、扎实开展专项攻坚、深入实施量化考核、多方提供资金保障、大力营造浓厚氛围等8个方面多措并举抓好工作落实,谋划和新建“一网统管”重点项目(场景)83个。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数字沈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以《行动计划》作为未来“一网统管”建设和发展的纲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让企业和百姓在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上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中共沈阳市委组织部部长闻然

作新闻发布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沈阳市社区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按照发布会的安排,我介绍一下沈阳市强化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四零”社区建设和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进社区行动计划等“1+5”制度体系有关情况。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制定“1+5”制度体系的总体考虑


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考察时,充分肯定了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基层党建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并提出“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要加强社区服务、提升服务功能”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沈阳市委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和殷切希望,推动党组织向一线覆盖、干部向一线下沉、资源向一线集聚、政策向一线倾斜,强化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推开“四零”社区建设、扎实做好民生工程,制定了“1+5”制度体系,近日已经印发实施。


“1+5”制度体系,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沈阳样板”的行动纲领,为沈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五个示范”要求,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奠定坚实基层基础,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1+5”制度体系的总体架构


《实施意见》共3个部分、24项工作任务。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第二部分为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高社区环境质量、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激发社区自治活力、加强社区工作力量等5项重点任务。第三部分为组织领导。


《沈阳市“四零”社区建设行动计划》围绕“关口前移,动态清零”,全力推进平安沈阳建设,明确5个部分20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零疫情、零事故、零案件、零上访”“四零”社区建设走深走实。


《沈阳市舒心就业进社区行动计划》围绕促进舒心就业民生工程与社区治理有效融合,明确4个部分17项工作任务,重点对实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暖心工程、社区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建设工程等三大工程作出具体安排。


《沈阳市幸福教育进社区行动计划》围绕社区“一老一幼”两个重点服务群体,以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幸福教育进社区工作,明确6个部分16项工作任务,重点对建设标准化教室、打造多元化课程、配置专业化队伍、开设教育政策“直通车”、培植放大示范点的引领作用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沈阳市健康沈阳进社区行动计划》围绕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服务水平,明确共7个部分20项工作任务,重点对抓好社区“一老一幼”服务、社区慢性疾病防治、社区传染病地方病防治、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社区健康科普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沈阳市品质养老进社区行动计划》围绕不断增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确4个部分13项工作任务,重点对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主体、养老服务项目进社区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总体上看,“1+5”制度体系全面强化党的领导,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的一条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服务群众、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区服务、提升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强基导向,从编制、资源、力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要求。我们还对“1+5”制度体系进行了任务分解,确定了50项工作任务,明确了27家市直单位、13个区县(市)的工作责任,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落实。


三、“1+5”制度体系的主要特点


1.坚持目标导向,确保社区工作抓有方向、干有目标。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的重要指示要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打造全国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杆城市,按照接续推进、久久为功的工作思路,分别提出了2022年、2023年、2025年的量化具化工作目标。比如,在“四零”社区建设方面,“零疫情”常态保持动态清零,“零事故”“零案件”“零上访”达标比例逐年上升;在舒心就业进社区方面,2023年、2025年向社区投放工作岗位分别不少于10万个、15万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坚持结果导向,明确社区应该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尽可能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电、气等生活设施,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确保安全”以及“加强社区服务,提升服务功能”的重要指示要求,从“硬件”“软件”两端发力,提出了提高社区环境质量、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等重点内容。比如,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实现小区内外环境整体提升,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改造475个、800个、322个老旧小区,并在2025年对1723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覆盖“回头看”;建强用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2022年、2023年、2025年分别建设60、120、150个党建引领有力、服务功能完善的市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成为党在社区开展工作、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3.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难心事烦心事、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解决“一老一幼”的急难愁盼问题,对民生工程进社区提出具体工作举措。比如,在品质养老进社区方面,建立健全以居家、社区、机构为基本框架的服务体系,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由目前的200个、覆盖率25%左右,到2023年、2025年分别达到50%、100%;在幸福教育进社区方面,聚焦“安全、乐学、成长”建设幸福教育课堂,标准化课堂开设率2023年达到100%、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2025年100%得到满足;在健康沈阳进社区方面,65岁以上老人家庭医生签约率2023年、2025年分别达到65%、75%,让老人和孩子们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4.坚持强基导向,推动资源力量下沉、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为民便民安民,不断夯实社区治理基础。比如,在党组织向一线覆盖方面,推动967个社区党组织—8255个网格党支部—14289个楼院党小组—26909个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将广大党员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在干部向一线下沉方面,着眼于网格化、精细化治理,扎实推进“同网共治”,依托14265个城市网格,推动应急、房产和水电气等15个部门定人、定岗、定责,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同时,常态化发挥“三长五员”专班作用,用实际行动叫响“党派我来的”;在资源向一线集聚方面,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单独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为街道补充调剂4600名人员编制;在政策向一线倾斜方面,畅通社区工作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的职业路径,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用精兵强将、真金白银推动社区建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蓝图绘就惟有奋斗,扬帆破浪正当其时。沈阳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先锋,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凝聚“善”的力量,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路径实施“伴”的行动,努力打造有爱、有善、有暖、有伴的幸福社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