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很早以前,就想去崖门看看,可每次都因故未能成行,这一次总算去成了。回来一直想写点什么,一拖就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上个月的今天早上九点多,我与两位朋友一起,自驾差不多一个小时,总算到了地方。下车时门口一个人也没有,想着赶紧进去一览为快,出来再拍照。没想到出来时,正好来了一个旅游团,我走近看了看,发现都是退休军人和家属。不知为何,等了好一会,还是有很多人堵在门口,于是拍照就多了些背景。

进门的左边有个放映室,播放着崖门海战的简介,我们进去看了几分钟,对这场海战有了一点感性认识。1279年,南宋皇朝与元军在新会崖海上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海战,史称崖海大战。大战中南宋皇朝失势,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殉国,传国玉玺也随之落入崖海,小皇帝和传国玉玺的下落,至今依然是个谜,但南宋却在这场海战结束后灭亡了。

走出放映室,走上一段台阶,就到了浩气广场,中心是全国最大的传国玉玺雕塑。在新会民间,流传着“崖门祭玺”的祈福活动,因老百姓相信,传国玉玺福佑着崖海一带千百年来风调雨顺,物富民庶。

祈福活动也叫“小投大进”,人们向铜钱许个愿,然后把小小的铜钱抛向传国玉玺,祈求财源滚滚,心想事成,如愿以偿。抛中龙口,寓意好事开口中,心想事成;中龙牙,乃不愁衣食,生意兴隆;中龙爪,乃是权利象征,步步高升;中龙角,寓意福寿齐天;中龙须,寓意儿孙满堂,家庭美满。

广场占地共3000多平方米,入口两侧有一对巨型守护兽,四周六条图腾柱,照壁是九龙腾云,整个雕塑群以石雕、砖雕、铜雕、浮雕、拼花和陶艺等多种艺术手法打造而成。

浩气广场当然是要彰显宋元崖门海战中“三忠”及义士英雄爱国忠贞的浩然正气。可在参观雕塑群的时候,我没有生出这种浩然正气,反倒有点不知所谓的感觉,不知设计者当时是怎么想的。

参观完浩气广场,在一段林荫道上穿行,发现道路两边的广告牌上,都是海战中名人义士的介绍。这个设计很有心思,可惜放得太高,抬起头来看太累,估计会去看的人不多;如果不用仰视,想必很多人都会花点时间认真看看。

在林荫道上走了一会,就看到一个怀古亭。亭子旁边是古今名人怀古的诗书作品展。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幅作品:一是田汉的《崖门怀古》诗:“云低岭暗水苍茫,此是崖门古战场。帆影依稀张鹄鹞,涛声仿佛斗豺狼。艰难未就中兴计,慷慨犹增百代光。二十万人齐殉国,崖门今日有余香。”

这是田汉先生在1962年来到新会崖山凭吊时所作。最后一句“二十万人齐殉国,崖门今日有余香”体现了崖海大战的震撼和壮烈。

崖门海战失败后,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军民,纷纷自杀殉国。据传仅浙江就有十万士子跳海自杀,这种大义凛然的精神真可谓空前绝后。每思及此,心中总有股莫名的情绪在涌动。

中华文化至宋达到了巅峰时代,随着宋的灭亡而凋残至今,如今要复兴中华文化,最高目标也应该是宋代。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二是毛泽东的《过伶仃洋》书法作品。我们都知道,《过伶仃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被元兵俘虏押至崖海,凛然拒绝元军劝降后,挥笔写就的千古名篇。

据介绍,周恩来总理在1958年来新会崖山视察,回京后跟毛泽东主席提起崖山祠时,毛主席有感而发,即兴挥毫,凭记忆写下了这幅作品。

从这里回到原来的林荫道再走一会,就到了景区中心的崖山祠。祠内有慈元庙、大忠祠、义士祠、寝宫、诗碑廊、白鹇亭等祠庙。

上台阶穿过牌坊,正中就是慈元庙。这是由白沙先生与当时的广东右布政史刘大厦倡议并向朝廷奏准,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在慈元殿原址上始建竣工,以奉祀为保卫南宋、抵抗元军而坚贞不屈、以身殉国的杨太后。

慈元庙又称“全节庙”,因其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获孝宗皇帝赐额“全节”,民间则俗称“国母殿”,还分别在明清弘治和雍正年间获朝廷恩准以“如祀历代帝王”的规格列入朝廷的祀典,于每年春秋两季择日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慈元庙左侧是大忠祠,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由白沙先生倡议在“慈元殿”故址旁兴建,比慈元庙还早18年,为纪念保卫南宋英勇抗敌、以身殉国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三位忠节之士,并在祠侧配建“哀歌亭”。历史上也曾称为“三忠祠”,后改名为“大忠祠”,祠侧的“哀歌亭”也随之改建在祠前,更名为“正气亭”。

慈元庙右侧是义士祠,其前身是“忠义坛”,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修复崖山祠时,为纪念抗元死难将士和勤王义士而增建,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建崖山祠时,“忠义坛”改为祠庙形式,但正式称为“义士祠”则始于清光绪年间。义士祠前建有“余香亭”,估计是源自田汉诗中“崖门今日有余香”,与左侧“正气亭”相对。

出来转右进入“崖山诗碑廊”,一眼就见到“崖山祠庙”四个大字,这是集白沙先生的书法,前面提到的慈元庙、大忠祠和义士祠的题额,也是集白沙先生的作品。

在诗碑廊拾阶而上,很快看到一片蟠龙山桔园,据说这是新会崖山一带的独有品种,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桔园边上则是寝宫,寝宫原是南宋崖山行宫慈元殿的后殿,史传明弘治年间在修建慈元庙时附建,后荒废,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建,并塑立“杨太后教子”组雕。

寝宫背后则是“望崖楼”,建于1994年,其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望崖亭”。1943年日寇侵华时曾将崖山祠毁为废墟,1956年清理慈元庙和崖山祠遗址时,在瓦砾堆中寻回包括“慈元庙碑”在内的12块珍贵历史名碑,惊喜之余,利用发掘到的残旧柱石,在崖山祠的山坡顶上,搭建了碑亭,用以安放12块古碑,因其亭酷似倒扣的钵头,所以当地人俗称为“钵头亭”。如今已改亭为楼,楼高三层,层层有观景廊。

在所有古碑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白沙先生的“慈元庙碑”,碑文为纪念宋亡殉国的杨太后而作,用茅龙笔书写而成。这是白沙先生临去世前一年的作品,即弘治己未夏(公元1499年),此时的白沙先生已年逾七旬,而且得病小愈,但作品仍然神往气随,心与笔应,一气呵成,是一块很有历史文物与书法艺术价值的碑刻。

上到三楼观景廊,俯瞰崖山祠全貌,远眺崖门海域,遥想当年海战场景,心中感慨不已。如今的我们,看着眼前气派的建筑,远处美丽的山水,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当年的壮烈,也感受不到当年的震撼,我们该如何抚今追昔?

带着莫名的思绪,下楼往回走,经过一个白鹇亭,这是1956年在“义鸟冢”上扩建而成。

相传南宋皇帝赵昺驻骅崖山行宫时,有人送给他一只美丽的白鹇鸟,少帝闲暇时经常与鸟为伴,人鸟情深。当少帝投海殉国时,笼中的白鹇鸟悲痛欲绝,拼命挣扎,连笼带鸟滚落崖海之中,以身殉主。鸟尚且如此,何况人乎?

沿着长廊逐步而下,出到门口两侧分别是一间海战展览室,因时间已近中午,没法细看。匆匆原路返回,赶往下一站崖门古炮台。

崖门古炮台离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还有一段路,我们开车过去也要几分钟,到了才知道,这两者之间其实没有关系。崖门古炮台位于新会崖门口东岸,紧紧扼守着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崖门通过南海的进出水道。

崖门古炮台最早设置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并形成雏形,后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正式设立兴建,并于1961年和2005年进行了两次重修和扩建。看着炮台斑驳的痕迹和一门门古大炮,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因时间仓促,我匆匆转了一圈即踏上归途,顺路直奔古井,准备品尝正宗地道的烧鹅。古井烧鹅据说是当年南宋宫廷秘方流传而来,在古井有烧鹅一条街,最出名的是平香和恒益两家,我们最后选择了平香。

可惜那天由于气候炎热,到了吃饭的地方,才发现有位同伴中暑,使得原本沉重的心情更加难受,再好的美食也于事无补。匆匆吃完饭,就赶紧往回奔,一路上状况不断,还好总算有惊无险,平安到家。回来后一直不想回顾那天的情景,这篇文章也就迟到了整整一个月。

2018/06/21 19:14 于紫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