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21年11月20日大型现代淮剧《雪枫卖马》在盐城市射阳文化艺术中心演出,广受社会大众喜爱 荣获 2021 年盐渎文化艺术节展演月新创舞台剧目调演文华大奖; 入选“戏剧中国”2022年度优秀剧目线上展演。目前,已相继演出 16 场,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学习强国、《中国文化报》《现代快报》等 36 家媒体、平台均有相关报道,社会反响热烈,受到广泛好评。

故事讲述的是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沦陷,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逃,华中战局急转直下,彭雪枫孤军深入,挥师东进,以深入敌后、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故事,塑造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模范与光辉形象,弘扬抗日将士们身上体现出的以“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戏剧中的主人公就是虎胆英雄彭雪枫,他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还是《拂晓报》创建者。参加过红军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以及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之一。他投身革命 20 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 “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彭雪枫到底是如何练就一身本领,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为何要卖掉自己心爱的宝马呢?为什么毛主席朱老总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

为革命者不顾家 好读书必求甚解

1907年9月9日,彭雪枫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5年进入北京育德中学学习,在党组织的教育指导和进步教师的指点帮助下,他利用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刊。是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激动地说:“党就是我的母亲,革命就是我的一切。”

1929年4月在天津工作时,得知母亲病故的消息,他十分悲痛。其伯父乘机劝告:“此时正值多事之秋,搞革命太危险,还是回去顾顾自己的家吧!”他忍着悲痛,坚定地对伯父说:“革命是顾千家万家,不能只顾一家,革命就不怕危险。

彭雪枫身为武将,文武双全,曾有名言:“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要能说会讲,而又善于写作,下笔千言,倚马立待,他也是说到做,到身体力行。

为提升工作战斗水平,弥补知识匮乏的缺憾, 已是新四军第四师师长的彭雪枫仍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 坚持在工作战斗之余挤出宝贵的时间来读书写作。 在部队驻地宿迁半城镇的东边有一座古庙, 彭雪枫发现这里除晨钟暮鼓外,异常寂静,是个静心读书的好地方。于是,他便选定了庙中的两间空房,在里面摆上桌椅,开辟为自己的书房,并形象地称之为“密室”。 在“密室”中,彭雪枫的活动就是读书、写文章、修改演讲稿。彭雪枫认为 “一个军事家或者政治家, 绝不是仅仅有一门知识就可以的,一定要有相应的各方面的知识,正像一个外科医生,不知内症,他绝不是一个好医生”。书籍都成了他的阅读书目, 经常是一拿到书就废寝忘食地阅读。行军作战不论多么紧张、艰苦,他都有两匹马驮着书报箱子,一到驻地,就挑灯夜读。涉猎范围很广:有鲁迅的书、中外小说名著、历史典籍,还有地方县志、说书唱本,凡能搜集到的,他都要读一遍。身边的战士看到彭雪枫长手不释卷,担心他累坏身子,劝他多注意休息。 彭雪枫笑着说:“我还没有头悬梁锥刺骨呢,算啥苦读!不抓紧时间多学点,将来会输给工作的。

彭雪枫

彭雪枫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他将“读书必求甚解”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认定一本读得透, 不要东看一本,西看一本,即便是参考,也只是‘参考’,不必贪多”。主张阅读时一定要思想集中,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才能领会作者的意图。 他把“学以致用”作为格言,主张“为某一目的而读书”,强调要把读书学习与解决、 指导部队建设上的问题结合起来。 比如通过对《反对党八股》《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书的研读,他对各种错误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思想修养有很大提高,党性更加坚强。为提升军事作战指挥水平, 他认真钻研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以及《孙子兵法》等军事理论著作,并结合我军的战史和自己长期的战争实践写下了《马列主义者要学习军事》论精兵主义》《再论精兵主义》《战略战术问题浅说》等军事著作,从而有力推动了全师的军事理论体系建设。

全师的各级干部也被他勤勉好学的精神所感染, 利用战斗间隙学习政治、 军事和文化知识一时在全师蔚然成风, 促进了干部的成长以及工作作风的转变。

十年磨一剑 创刊《拂晓报》

1938年9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彭雪枫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奉命率领部队由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出发向豫东敌后挺进,开辟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彭雪枫等支队领导“深刻领会毛主席 《论持久战》 中的”抗日的政治动员“,认为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怎样去动员,就要靠嘴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籍、靠文艺戏剧”。因此,在彭雪枫的倡议下9 月 29 日支队机关报创刊。”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因此他将新创建的报刊命名为《拂晓报》。

彭雪枫认为,“文化斗争并不比军事的或政治的斗争次要,相反的文化运动总在革命斗争中抗战时期的拂晓报起着主导的作用。革命运动首先反映出来的是文化运动,文化运动先做了革命实践思想上的准备,而后又直接指导着革命实践”。

1939年春天,部队挺进到豫东、皖北地区,当年严重春荒,加上敌伪军的疯狂掠夺,老百姓家徒四壁 ,军民都无粮充饥,司令部的积蓄只剩下5块大洋。报社连调油墨的煤油都买不起,只好用棉籽油代替,油墨用完了,便用锅灰调棉籽油印报。为了解决报社面临的经济困难,彭雪枫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他一方面通知前方部队,凡缴获油印器材,一律送交报社;一方面动员读者募捐,成立 《拂晓报》 基金会,全力保证报纸的正常出版。为了解决印刷问题,彭雪枫亲自往返80多里购置油印机。为了解决办报人才匮乏问题,他举办报纸人员训练班,亲自为学员讲授新闻课程。他还想方设法搜集敌后的一切油印报,比较分析,取长补短,及时改进 《拂晓报》。

《拂晓报》

彭雪枫经常撰写社论、评论等,自 1938 年 9 月至 1944 年10月,《拂晓报》 和 《拂晓报》 部队版刊登彭雪枫文章百余篇。其中有 《努力创造铁的党军》《马列主义者要学习军事》《迎接一九四二年》《论精兵主义》《民主运动中的偏向》《我们是政府的卫队和老百姓的护兵》 等社论、专论 、评论以及《汪派汉奸活动的铁证》《基督教友和共产党人联合起来》《嘉奖侍卫圩子战斗英雄电》《发扬以少胜众的歼敌决心》 报告、电报、训令、演讲、信函等。

彭雪枫对 《拂晓报》 的报风、文风建设非常重视。他与报社同志约法十章,特别强调:不写草字、不写错字、不写怪字、不写简字,强调报纸必须有血有肉有内容,入情入理入人心。在彭雪枫的指导下,《拂晓报》 一改往日文艺腔的文风,坚持面向中下层读者,一律采用白话文写作,力求简明朴实、通俗易懂。

在彭雪枫领导下,《拂晓报》 充分发挥了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舞抗日军民斗志、打击敌人嚣张气焰、推动根据地文化事业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广大底层民众通过《拂晓报》也了解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各项政策, 学习英烈及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爱国热情被极大激发,自觉地成为抗战一分子。

彭雪枫:一切属于党和人民

1932年,彭雪枫在红五军团工作时,机智、果断地粉碎了郭炳生挟持部队投敌叛变的罪恶阴谋,挽救了部队。这年的8月间,国民党军对江西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由于敌人来势迅猛,分驻宜黄各地的红二师各团尚未来得及集中,便被敌隔断,失去联络。在这危急存亡的关头,红二师师长郭炳生妄图拖第五团叛变投敌。彭雪枫率师直属队和第七团于转战途中获悉这个消息,立即带上15名战士,北上追赶五团。经过5个昼夜的连续行军,终于在崇仁县境找到五团。彭雪枫当即向指战员揭露郭炳生的叛变阴谋,并亲率五团南返。郭炳生只身逃往崇仁县投降敌人,成为可耻叛徒。接着,彭雪枫率领全师突出重围,到风岗圩与陈毅部队取得联系,从而保全了主力,为党立了大功。彭雪枫因此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红星奖章”。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等红军主要领导都赞誉彭雪枫在此事件中 表现 了我们红军政治工作人的领导作用 “和应付事变的机智和能力”。彭雪枫在任何时候都听从党的安排,始终把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930年2月,他奉命到上海中央军委机关工作。同年4月,中央批准了他的请求,转到苏区,到中国工农红军中去施展才干。此后,他历任师长、师政委、江西军区政委、纵队司令员、中央军委一局局长、缩编后的第十三团团长等职。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1月,调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后,于1938年春,调河南省委任军事部长,到确山县竹沟组织和领导游击战争。1938年10月以后,历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四纵队司令员,领导豫皖苏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同年5月,部队突破敌伪顽的夹击,转移津浦路东,师部驻半城,彭雪枫仍任四师师长并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在彭雪枫20年的奋斗史册上,记载着他一直战斗在革命的第一线,党安排他到哪里他就到哪里,哪里最危险最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和英勇无畏地战斗着。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和得失。他率部到皖东北后,曾多次报请华中局,要求邓子恢到四师任政治委员。他常说:“一切都是党的、人民的,连自己的生命都是属于党和人民的”。

军民同甘共苦 ,不惜忍痛割爱

1939年2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雪枫,率领部队进驻河南永城县。三月的永城,微风和煦,万物复苏。春天是播种的好时节,却遇到了严重的春荒,群众家中开始缺粮,甚至出现断炊。一部分群众却为没有钱买种子而发愁。

一天,供给处长资风向彭雪枫汇报,伤病员的药品全部用完,财务只剩下三四块钱,部队每天每人五分钱的菜金已发不出。部队光靠挖野菜充饥,是难以度过春荒的。战士们的体力明显下降,不少人因为误吃了不知名的野菜而泻肚子。

资风,这位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干部,平时克勤克俭、忠诚老实,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位好管家。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在经济如此拮据的情况下,要供养千军万马,这日子叫他如何操持呢?

彭雪枫沉思片刻说:“挖野菜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子弟兵不能与民争食,要把一切可吃的、可喝的、可用的先让给群众。”

彭雪楓双眉紧锁,沉默良久。他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思索着度过春荒的办法。突然,他脑海中闪现了一个念头:卖马!他当即对供给处长资风、参谋雷鸣郑重地下达命令说:“现在部队经费困难,一时又难以解决,明天你们把直属队的那些马,包括我的那匹枣红马牵到集上卖了,以解燃眉之急。”

一听司令员要卖马救灾,资风和雷鸣面面相觑,很惊讶都极力反对。特别是彭雪枫的这匹爱马,全身赤红,没有一根杂毛,像熟透了的枣儿一样。它挺拔雄健,颧骨宽厚,膘肥体壮,皮毛光亮,脚蹄稳健,鬃毛飘逸,谁见了都说是宝马良驹。然而战马对将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将士纵横天下,驰骋疆场的工具,而且是将军克敌制胜,逃生的宝器。这匹枣红马就像他的亲密战友一样,平时同进同出。颇通人性,平时一见到主人就撒欢,在战场上更是英勇机敏,奔跑如风,跟随他艰苦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

雷鸣清晰地记得,每当战斗打响,彭雪枫总是第一个跃上马背,手握缰绳,纵马奔腾。马儿就像与他心意相通一般,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不畏敌人的炮火,杀入敌阵。一次,战斗异常的激烈、残酷。枣红马飞奔到哪里,司令员手中的驳壳枪像炒豆子一样爆响,哪里就齐唰唰的倒下一片日本兵。多年生活战斗在一起,彭雪枫对枣红马已不是主仆之情,而是战友之情。要不是为了渡过难关,他怎能舍得卖掉心爱的战马呢?这一夜,他单独来到马厩,抚摸着心爱的战马,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次日,彭雪枫亲自牵着这匹枣红马,连同其他十多匹战马交给资风,让他到集市上卖了。分离之时,马儿仿佛知道要与主人分开,阵阵嘶鸣,不愿离去。彭雪枫不忍直视,摆手示意将马牵走。这些战马都是指战员们的亲密战友,但是,为了抗战,为了度过春荒,大家只得忍痛割爱。

官兵们痛失战马的神情,彭雪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在士兵大会上对大家说:“目前春荒严重,部队经费困难,群众生活艰苦,我们怎能忍心雪上加霜、增加民众的负担呢?我们共产党人应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咬紧牙关、熬过春荒。古时候,秦琼受困于山西潞城,不是卖掉了他心爱的黄骠马嘛!今天,为了打鬼子,为了民族的解放,我们暂时卖掉这红骠马、黑骠马、白骠马!不骑马不要紧,没有马还可以步行。没有粮食可不行,伤病员没有药品更不行。为了解决饷粮少医药缺乏,唯有忍痛卖战马。卖了马,可以换来柴米油盐、急需药品,还有其它物资,以解燃眉之急。再说,目前春种在即,正是老百姓用马之时。这样做,正好是军民两利啊!今天我们卖掉十几匹战马,明天我们多打胜仗,一定会有千百匹战马!”

度荒卖战马,换来“救急钱”,不仅及时解决了部队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救济了根据地无粮断炊的贫困户。在春播前,彭雪枫还指示部队拿出一部分钱,帮助群众买种子开展春耕,使军民并肩携手度过了春荒难关。

伍彭雪枫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领导人, 更是一名为老百姓兴利除害的人民子弟兵。他常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革命军队和老百姓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革命军队如若不爱护老百姓,不知人民的疾苦, 就将得不到人民的拥护。 离开老百姓的军队就会像鱼离开了水一样,非涸死不可。 ”

陈毅

1943 年的一天,彭雪枫陪同陈毅在村外散步, 恰巧碰到一位老大爷吃力地挑着水桶走来。在了解到全村只有一口距群众住所很远的水井后,陈毅深有感触地说:“全村就这么一口井,离村又这么远, 影响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呦!”彭雪枫想起他曾答应过要帮村里解决吃水难的问题, 却因军务繁忙一直没有来得及实施, 又想到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一直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的话语,心里不由得愧疚起来。 于是,回到司令部后,他决定立即落实选址打井的事情。 工程开始后,彭雪枫与战士们一起掘土、拉绳子。经过4天的努力,新井终于打成功了,村民们再也不用跑远路挑水了。 当地百姓吃水不忘挖井人, 为了让后人记住新四军的功绩,便将此井命名为“新四井”。

1943 年 8 月 28 日,天降大雨,淮河水位猛涨, 圩堤出现了好几丈的缺口, 大柳巷方圆几十里都有被淹没的危险。 正在出席医务工作会议的彭雪枫闻讯后立即率领到会的全体人员和警卫营指战员冒雨前往抢险。 他带头抱草、抬土,领导军民一起加筑堤坝,从天黑奋战到天明,终于堵住了缺口,消弭了一场灾难。 为防万一,彭雪枫又抽调 3 个连队与党政机关干部和学生5000 多人,同大柳巷人民并肩劳动,继续加固与监视圩堤。 经过 26 个昼夜的奋战,一道长 20 多公里的新堤终于筑成。 大柳巷人民再也不会受到洪水威胁。 后来为纪念彭雪枫救民水火之功,当地人民遂将此堤命名为“雪枫堤”。彭雪枫带领部队在淮北抗日根据地为老百姓解烦忧、做实事,老百姓打心里爱戴彭师长和新四军。当时,在淮北大地上广泛传唱的一首歌谣 《彭雪枫同志到路东》, 歌里唱道:“彭雪枫,到路东,好似桃花遍地红,扛起扁担拿起枪,跟着雪枫闹革命。”表达了当地老百姓对彭雪枫的赞赏和拥护。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944 年夏,日军进攻河南,发动豫湘桂战役。为打击日军进攻,中共中央制定了八路军、新四军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战略部署。8 月,彭雪枫率第 4 师主力进军路西,一路连战连捷,打通了我军西进的道路,粉碎了日伪的跟踪扫荡。第4师西进节节胜利的消息使顽固派大为震惊,他们乘第 4 师西进部队立足未稳之际,调集优势兵力,于9月中旬向肖县、永城地区发动进攻。彭雪枫率领部队与敌人展开了顽强斗争。与此同时,彭雪枫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歼灭盘踞夏邑八里庄的土匪李光明部队。

9 月 11 日,彭雪枫指挥部队,趁夜包围了八里庄等4 个据点。拂晓时分,部队发起攻击,一个冲锋就拿下了八里庄的大圩子,接着又突破了八里庄西南角李光明家的坚固小围子。李光明部的 3 营长黄尊德带 500 余人自动反正,北面小张庄约一个营的伪军也全部投诚。部队经数小时激战,取得了八里庄歼灭战的胜利。此次战斗,俘获李光明以下 1000 余人,毙伤 200 余人,缴获机枪 11 挺,长枪千余支,弹药 2 万余发。但是,当彭雪枫登上大圩子城墙,指挥这场即将胜利的战斗时,不幸为流弹所中光荣牺牲,年仅37岁。彭雪枫牺牲的噩耗传出后,全党全军无限悲痛,豫皖苏人民尤为哀伤。陈毅为其作诗 :“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供忆想,终夜不成眠。”张爱萍谱写了《彭雪枫同志挽歌》,概括了他战斗一生的光辉业绩。

张爱萍

1944年9月彭雪枫壮烈牺牲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在共同挽词中,称赞他“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